"65纳米设计"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2:30:03

纳米复合材料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利用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非凡和独特性能,实现材料和生产方式质的飞跃。通常粒径在1-100nm尺度下我们统称为纳料材料。首先它具表面效应:具有高活性的表面原子容易和其他原子结合而稳定,提高分子间的键合力。再就是小尺寸效应(体积效应):使材料的光、热和力学等性能出现新的改变。另外还有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所有这些特性都会赋予材料新的性能。
WGD系列功能性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国家863重点攻关项目“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合成技术和独特的表面处理技术。纳米粒子的粒径、比表面积、和粒劲分布与实际应用领域结合起来,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且通过自主开发的表面处理剂和湿法干法相结合的处理工艺,真正解决了纳米粒子容易“团聚”的难题,在普通的加工设备上达到分散均匀,充分发挥纳料材料的性能。

1.作用机理
功能性纳米材料系列主要是利用超重力反应在纳米粒子表面接枝不同功能的助剂,降低纳料粒子的“表面能”,解决纳米粒子的“团聚”提高分散性,使之更容易进入到聚合特的缺陷内部和减少聚合物的空洞。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占的比例大,高活性的表面原子可以提高与基体大分子的键合力。当受外力时,纳米粒子不容易与基体树脂脱离,并且因为应力场的相互作用,在基体内部产生很多的塑性形变,既能较好的传递所承受的外应力,又容易使基体屈服,消耗大量冲击能。同时纳料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与树脂基体接触面积大,均匀地分散在基体树脂中易产生应力集中效应,引发基体内部出现微裂纹而吸收一部分能量。纳米粒子的存在还使树脂的微裂纹向不同方向发展,不至于成为宏观上破坏性的开裂。功能性纳米材料大部分属于无机刚性粒子,对基体树脂的刚性,尺寸稳定性有利。粒子表面的功能性助剂,还可以改善PVC的加工性能和而老化性能。

2.粒径分布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越窄、分散越均匀,潜能发挥越大。图1是与国外纳米碳酸钙粒径分布的比较。

3.良好的加工性能
纳米材料插入到聚合物内部,利用与基体树脂高的界面结合力,有效的传递剪切力,促进物料塑化。图2的流变曲线显示添加纳米材料P100-R和P200-Z的塑化时间3分钟左右,比一般型